【先按一个】 “……全场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新闻里这样描述。是这样么?我这里贴视频比较费事,拜托去百度再看一遍,长时间热烈甚至还有可能热泪盈眶地鼓掌的是全场听众,还是里面那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乡亲们?我特别气愤地看到听众席里的欧洲人很木然,很平静——说什么好呢?嗯,很不懂艺术。
http://www.wangxiaofeng.net/?p=2457
和谐与不和鞋
总理在英国大学演讲,忽遭台下皮鞋袭击,总理一下变得脸色很难看。一个经常炒菜包饺子的总理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他镇静了一下,说:“老师们、同学们,这种卑鄙的伎俩,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谐,是历史的潮流,是任何力量阻挡不了的。请让我讲下去。”
的确,这种小伎俩或小剂量的骚扰确实不能阻挡总理把话讲下去,也确实不会阻挡中英人民的友谊,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就像朱总理在美国大学演讲的时候麦克风突然失声一样,当时美国人正质疑中国盗取美国高科技,朱总就来了一个现挂:“看来你们的高科技也不怎么样嘛。”
对比两个总理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温总略显拘谨了一些。当然,大牛同学对比了布什与温总面对“飞鞋迎春到”的突袭的反应,说得比较在理。一只鞋其实跟中英人民的友谊没什么关系,大可不必把这事看得这么严重。当然,网民也都在为总理出谋划策,告诉他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后该说什么。至少我以为,总理把此事看得过于严重,甚至,我还想象第二天新华社怎么也得发表一篇题为《鞋不压正》评论员文章,但是主流媒体鸦雀无声,其实还是不适应这种“鞋次里”杀出的方式。
以前我们都不知道国家领导人出访的时候发生什么事情,也不太清楚中国或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的负片是什么,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看到的都是正片。随着新闻来源的逐步丰富,随着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短兵相接的事情越来越多,这不仅让中国人一时感到不适,也让领导们感到不适。人家总喜欢搞一些小动作,在保证人的安全前提下,允许适当的非常规表现方式,比如扔只鞋。
去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前我们觉得这是件很纯洁的事情,其实不是,从希腊采集火种开始,我们的市长被人骚扰,火炬接力一路磕磕绊绊,外面闹得厉害,里面闹的也厉害,一时间培养出不少时尚爱国主义青年。我们不能总当时尚青年,也该想想别的,为什么人家可以这样做,你不可以这样做?我们的鸡蛋西红柿从来都是用来吃的,而不是用于投掷。当我们真正向美国大使馆投掷的时候,用的是砖块,比皮鞋更暴力。
以后应该从县长开始,要经常接受皮鞋的洗礼,才让他们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该干什么事情。这样,当他有朝一日面对外国人的皮鞋,就会沉着冷静很多。
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大家会很淡然而不是很淡漠地面对这些事情,但是现在还不能接受。小沈阳问: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以前我们总喜欢为领导树立高大全的艺术形象,只报道正面的,不报道负面的。领导也习惯了正面报道。而且不管什么级别的领导,一出门都是前呼后拥,事事都被安排得有条有理,不可能出现飞鞋事件。在家里可以这样,但是出了门,打开窗户之后,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由得了你自己了。我们的领导都习惯了被言论甜言蜜语,西方的领导都习惯了被言论枪林弹雨,当同时站在一个舞台上,差别就显示出来了。对布什老师来说,一只鞋算什么啊?你就是一颗飞毛腿打过来他也得接着。温总的反应还停留在一种冷战思维层面上,好像事先就预警到有阶级敌人搞破坏。没什么,那不过是一只皮鞋。
人家一个国家领导人演讲,你扔鞋,的确有点不和谐。我觉得也没什么,和谐从哲学角度上讲就是对立统一,有矛盾,调理好了,就统一了。这是我们上中学学辩证唯物主义就该知道的常识。但我们今天对和谐的理解就是矛盾不能有对立面。扔鞋貌似不和谐,也不礼貌,但是能坦然面对,机智处理,就能化不和谐为和谐。我们的领导人不能总停留在面对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时谈笑风生的层次上,面对一只带着抛物线轨迹的皮鞋也能谈笑风生,那才叫酷,而且那才叫和谐。
其实领导讲话的时候本没有人扔鞋,扔的人多了,也就和谐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